APP用户量飙升、收入激增,深度解析价值百亿“AI玄学”赛道!

admin 3807 2025-09-18


在近期的移动应用市场中,一股原本小众且带有“神秘色彩”的力量正在快速崛起——AI 玄学。从塔罗牌占卜到星座运势,再到结合 AI 技术的心理分析与人生建议,这类应用不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体,还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收入的倍增,逐渐形成了一个不容小觑的商业生态。


乍看之下,这似乎是一种“虚无缥缈”的精神消费,甚至带有几分娱乐和猎奇色彩。然而,“玄学”这一贯穿古今、辐射海内外的文化形式,在如今 AI 浪潮的冲击下并未褪色,反而通过算法推荐、智能交互和数据建模,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我们不禁疑问:“AI+玄学”究竟是昙花一现的流量泡沫,还是在全球文化与心理消费市场中具备长期价值的新兴赛道呢?


一、看似虚无飘渺,实则落地开花


玄学或神秘学(Metaphysic / Mysticism)的兴起,其根源并不神秘,反而要从人类最普遍的心理诉求谈起。无论是出于对未来的好奇,还是在高压环境下对“确定性”的渴望,人们总希望找到某种可以依靠的解释与指引。心理学中的“巴纳姆效应”很好地揭示了这一现象——那些模棱两可却似乎贴合自身的描述,能够带来强烈的认同感与心理安慰。


纵观历史,人们借助的媒介虽不断演变,但核心逻辑始终未变。早期的水晶、风水摆件和塔罗卡牌,通过“可触摸的象征物”赋予人们掌控感与仪式感。而进入数字时代,玄学逐渐转向线上,演变为各类玄学应用里的“赛博占卜”。这些应用通过算法与内容包装,为用户提供即时的情绪出口,并最终实现由“情绪认同”到“商业变现”的转化和落地。与之同时,这一市场的规模也正不断壮大。


据 Verified Market Reports 预测,2024年全球精神和宗教类产品服务市场规模为152亿美元,预计到2033年将达到254亿美元,2026年至203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.2%



全球精神和宗教类产品服务市场规模,数据来源:Verified Market Reports



据 Grand View Research 数据,2024年全球精神健康应用市场规模估计为21.6亿美元,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48.4亿美元,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4.4%



全球精神健康应用市场规模,数据来源:Grand View Research



从区域来看,北美、亚太地区和欧洲是主要地区,份额占比最大。北美占35%,亚太地区占30%,欧洲占25%。拉丁美洲和中东及非洲合计贡献了10%,其中中东及非洲是增长最快的地区,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%。

另一方面,与人们印象中“中老年人迷信”的刻板印象不同,目前玄学的主要消费群体是18至34岁的Z世代与千禧一代。美国皮尤研究中心《2024年美国玄学消费趋势报告》显示,30%的美国成年人表示他们每年至少会咨询一次星术、星座或塔罗牌,这意味着每3个美国人中,就有一人对玄学内容抱有浓厚兴趣。

在 TikTok 上,有许多与玄学和神秘学为主题的热门话题,其中 #WitchTok 标签下的视频浏览量已经超过了435亿次。甚至连充满东方神秘力量的话题 #fengshui(风水)累计的浏览量也超过了10亿次。



“#fengshui”的相关作品超34.7万,图源:TikTok



可见,玄学早已不再是小众圈层的“边缘兴趣”,而是在全球年轻用户的推动下,逐渐演化为一种主流化、数字化的精神消费形态。无论是市场规模的扩张,还是用户群体的年轻化趋势,都表明它正处在快速增长的拐点。而当这一古老的文化符号遇上 AI 技术,内容生产与交互体验被进一步放大与重塑,玄学赛道便从“虚无缥缈”的符号寄托,真正走向了“落地开花”的商业化新阶段。


二、AI加持,产品与营销双创新


如果说传统玄学应用更多依赖于内容本身的稀缺性与文化神秘感,那么“AI玄学”的核心竞争力,则在于产品与营销的双重创新。


在产品层面,虚拟占卜师、语音交互、沉浸式内容推荐和情绪化场景设计,让用户能够感受到仿佛面对真人占卜师般的陪伴与互动,而 AI 模型的加入则使其内容生成更具个性化和多样性,从而提升用户粘性。在营销层面,这类应用通过社交媒体传播、短视频种草和社区裂变等手段,将“仪式感+互动性”包装为一种可随时体验的数字化消费品,极大降低了用户的尝试门槛。正是这两方面的结合,使得 AI 玄学类应用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用户规模与收入的双重爆发。


以美国的《Moonly》为例,这款应用敏锐捕捉到东西方用户在玄学文化上的差异与互补,将东方占星体系与西方星座、塔罗牌相融合,进一步引入现代心理学的自我探索元素,并通过“AI 占星师”提供即时解读服务,打造出一款兼具占卜与心灵疗愈功能的应用。《Moonly》不仅满足用户对于“预言未来”的猎奇心理,更通过冥想、心理暗示和每日能量指引等模块,延展了用户的日常使用场景。此外,。这种跨文化融合的设计,使其在欧美市场持续占据下载与订阅榜单的前列。



图源:《Moonly》



同样来自美国的《Starla》,则通过极具话题性的“灵魂伴侣画像”功能迅速走红。用户只需输入出生时间与地点,系统便会利用 AI 生成一幅抽象的“命中注定之人”的素描。这种玩法精准击中了年轻用户对浪漫与未知的心理需求,也天然适合社交媒体传播。当用户在 TikTok 或 Instagram 上分享生成的画像时,应用不仅获得了免费的流量曝光,还借助算法推荐进一步吸引潜在用户下载。可以说,《Starla》通过产品的“可分享性”,将玄学消费转化为一种社交货币,极大提升了市场破圈能力。


《Starla》在TikTok上UGC内容,图源:TikTok



而在韩国,《HelloBot》则以“全能型玄学助手”的定位切入市场。它整合了星座、塔罗牌、手相与命理等多元内容,并利用 AI 技术实现即时问答与个性化推送,甚至还增加“AI 解梦”的玩法。对于韩国这样一个既受儒释道文化影响,又高度数字化的市场而言,《HelloBot》的成功不仅在于丰富的内容供给,更在于其与用户日常场景的深度绑定——从晨间的每日运势提醒,到深夜的即时心理陪伴,应用无缝嵌入了用户的生活节奏。数据显示,《HelloBot》在韩国的用户量已突破700万,并逐渐拓展至欧美和东南亚市场。



图源:《HelloBot》



从这些案例不难看出,AI 玄学应用的爆发并非偶然,而是源于它们在核心价值上的精准把握:一方面通过 AI 的拟人化与内容多样化提升体验,另一方面借助社交媒体传播与文化跨界设计,实现从兴趣消费到长期留存的转化。产品创新与营销创新的叠加效应,使得这一赛道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了超乎预期的增长潜力。


三、结语


“AI 玄学”的兴起,本质上是古老文化符号与前沿技术的一次深度融合,它既满足了人类永恒的心理需求,也顺应了数字时代的传播逻辑。从市场数据与用户画像来看,这一赛道不仅拥有可观的规模和增速,更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高度的跨文化适应性。


在未来,这一领域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内容丰富度,而更取决于谁能真正把握用户的情绪价值与社交价值。对于开发者而言,如何在算法效率与文化叙事之间找到平衡,既提供即时的情绪慰藉,又建立长期的信任与归属感,将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。可以预见,AI 玄学并非昙花一现的流量热潮,而是正逐步走向全球精神消费市场中一个极具潜力、值得长期关注的赛道。


上一篇:连连国际上线巴西美客多、亚马逊、TikTok Shop、Shopee本土店收款,助力卖家赢赚旺季节点
下一篇:独立站建站干货:巧妙运用Cloak斗篷,提升流量与转化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